• 周四. 6 月 13th, 2024

    文化鉴赏

    董晓萍跨文化的天鹅敦煌学与中国故事学

    8月27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董晓萍教授的“跨文化民俗学”系列讲座第一讲《跨文化的“天鹅(swan maiden tale)”敦煌学与中国故事学》在北师大主楼B700A励耘报......

    维纳德 苗千如果一个人完全抛弃人文学科会怎样

    2017年8月6日,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CIPSH)和世界人文大会基金会共同在比利时列日举办了首届世界人文大会,此次会议的主题为“全球转型过程中的挑战与责任”。......

    笔谈民间叙事的多样性

    【说明】《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继刊发第二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学术讨论会的消息后,又推出了由以下论文摘要组成的学术专版(2004年10月19日):童话的生产——对格林兄弟的知识社会学研究(户晓辉);......

    程波涛论祝寿图像中民俗与文化的共生现象

    摘要:作为一种历时久远的民俗艺术样式,祝寿图像自产生之初到在民俗生活中的应用和传承,皆非以纯粹审美对象而出现,就文化属性来看,它与特定的社会风俗内蕴密切相关。祝寿图像是国人长寿观和生命信仰的图像......

    程梦稷朝向一国民俗学柳田国男的传说研究

    摘 要:柳田国男的《传说论》被视为传说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然而,相对于当下学科论述中对于柳田国男传说定义的孤立引介,其以《传说论》为代表的传说研究实则内在于柳田国男关于民俗研究的整体设想之中。结......

    祝鹏程2017民间文学研究年度报告

    摘 要:2017年民间文学研究整体在基础理论、学术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神话、民间传说故事等研究领域均有可观的成果,从中可见学者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反思精神的增强。同时,整体学术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依然......

    礼俗传统与中国艺术研究

    曾几何时,中国艺术学研究总是将艺术从大众生活的具体时空中抽离出来,“坐而论道”随意剪裁,甚至甘做工具,而轻忽艺术的地方性、艺术与操持艺术的人之间的关系。至于那些弥散于日常生活,与地方民俗难以分割......

    礼俗互动与近社会变迁三人谈

    编者按:2013年10月20日,以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重点项目礼与俗:近现代民间儒学传统与传承——以山东百村田野考察为中心为依托,由张士闪教授召集,山东大学举办田野中国·礼俗互动中的近社会变迁......

    白馥兰技术作为一种文化

    2016年10月28日晚6点至9点,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学研究生国际课程班”(第三季)在励耘学术报告厅拉开帷幕。自2015年以来,跨文化学课程班以培养国际化人才、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宗旨,邀请在国......

    王晓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利用中的地方文化精英

    我国旅游业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在实践中相辅相成,旅游目的地最核心的竞争力源于其差异性和地方性,而非遗则保存了目的地的地方性和独有的品质,并在实践中成为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来源。传......